现将《丰镇市二0一六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此通知
2016年5月25日
丰镇市二0一六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要求,结合《丰镇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编制本方案。
一、2015年全市地质灾害概况
2015年全市区域内汛期降雨量偏少,干旱严重,汛期内通过各乡镇办事处、市直有关单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全市未发生一例地质灾害。
二、2016年全市地质灾害预报
根据对全市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主要控制因素,结合气象、地震趋势等预报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2016年全市汛期地质灾害性可能较往年偏重,我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严加防范,克服困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2016年全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防范区
重点防治、防范区域位于丰镇市境内及各乡镇,主要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平均海拔标高在1400m左右,属干燥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为120天,年均降雨量400mm左右,雨季集中在7—9月份。重点防范区域如下表所列:
分布位置 | 发育程度 | 规模 | 危害性 | 灾害类型 |
三义泉红旗沟—酸刺湾地村 | 中 | 中型 | 大 | 泥石流 |
三义泉镇北沟村 | 强 | 大型 | 大 | 岩质崩塌 |
三义泉镇海流素太村 | 强 | 大型 | 大 | 滑坡 |
浑源夭乡前夭村、后夭村 | 强 | 大型 | 大 | 岩质崩塌 |
红砂坝镇白塔沟村 | 中 | 中型 | 大 | 泥石流 |
浑源夭乡浑源窑小学 | 强 | 中型 | 中 | 岩质崩塌 |
南城区办事处新城湾中学 | 强 | 中型 | 中 | 岩质崩塌 |
三义泉镇大泉小学 | 强 | 小型 | 中 | 岩质崩塌 |
南城区朔州夭新大桥 | 强 | 中型 | 中 | 岩质崩塌 |
南城区办事处二道沟村 | 强 | 中型 | 中 | 地面沉降、岩质崩塌 |
(二)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及危害
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泥石流、滑坡和崩塌,涉及全市范围内共42处,现在也是和几年前一样,主要分布于三义泉镇、红砂坝镇和浑源夭乡。其中:位于三义泉镇红旗沟—酸刺湾村和红砂坝镇白塔沟村沿沟两侧,由于多年开采辉绿岩矿、废渣就近倒入河道之中,河道逐年变窄,水流不畅,上游又是居民聚集区,且有大量农田,在雨季集中的7—9月份,这里时常山洪暴发,沿河两侧堆积的大量废渣极易引发大规模滑坡和泥石流。威胁对象为下游农田、房屋、公路和桥涵等。位于浑源夭乡前夭村、后夭村在雨季或平时会发生崩塌和滑坡。岩质崩塌主要常发生于浑源夭乡浑源夭小学、南城区办事处新城湾中学、三义泉镇大泉小学等中小学周边地区、地质灾害比较严重,威胁对象为过往车辆、行人等。另外还有主要交通干线两边的废弃砂石坑口和辉绿岩、玄武岩坑口,容易形成山洪携带泥石流。
(三)重点防范期
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汛期。即5月1日至9月30日。各乡镇政府、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及时进入重点防范状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防治重点:三义泉酸刺湾—红旗沟、白塔沟泥石流、浑源夭前后夭村北山岩质崩塌和滑坡,新城湾中学、麻迷图小学、三义泉大泉小学、浑源夭小学岩质崩塌和滑坡。
(四)成立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和各职能小组
1、丰镇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工作指挥部
为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丰镇市地质灾害防灾领导工作指挥部,组成成员如下:
组 长: 王志勇 政府市长
副组长:张丰生 市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市长
李 宁 政府副市长
姚志杰 政府副市长
赵 瑞 政府副市长
侯世华 政府副市长、公安局局长
郭红光 政府副市长
康海瑞 政府副市长
王爱民 武装部政委
剧清泉 国土资源局局长
付江亭 政府办副主任
成 员:刘贵生 财政局局长
王建英 发改局局长
张维世 水务局局长
孙占林 林业局局长
李金芳 民政局局长
王 海 农牧业局局长
胡建雄 卫生局局长
郝小平 住建局局长
王耀文 交通局局长
张月红 安监局局长
王 峰 食药局局长
崔志国 巨宝庄镇镇长
聂海军 隆盛庄镇镇长
杜向东 三义泉镇镇长
王永顺 黑土台镇镇长
李开宇 红砂坝镇镇长
白志军 浑源窑乡乡长
岳 亮 元山子乡乡长
李玉庭 官屯堡乡乡长
邓小丽 南城区办事处主任
尚景光 公安局副局长
石志强 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臧鹏程 供电局局长
王京平 气象局局长
何 亮 移动公司经理
常学武 电信公司经理
何永利 联通公司经理
市地质灾害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石志强兼。主要职责:根据指挥部的各项指示、命令、负责实施、协调并督促、落实、监督检查各项应急等工作,负责有关新闻报道、接待慰问及信息、联络等指挥部的各项日常工作。
2、紧急抢险救灾组
由市政府牵头,公安、建设、水利、供电、林业、旅游、武警部队等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抢险队伍抢救受灾人员,动员受灾害威胁的群众疏散避灾,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对已发生的灾害或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抢修或保护供水、供电等生命工程;组织专业施工队伍,修建必要的抢险工程,减缓或排除险情。
3、应急调查、监测和治理组
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民政、交通、水利、气象、建设、农业、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
主要职责:调查、核实、上报险情或灾情,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组织险情或灾情监测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抢险救灾应急防范对策、措施。
4、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组
由卫生部门牵头、发改委、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参加。
主要职责: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实施灾区疫情预测,开展灾区饮用水源,食品等的检查、监测;开展健康教育、环境消毒和除害灭病工作,及时做好人畜共患疫病的紧急免疫,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和食源性疾病的爆发。
5、治安、交通和通讯组
由公安部门牵头,武警、交通、铁路、通讯等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疏散灾民、保障灾区交通干线及通讯设施的安全,打击各种违法活动。
6、基本生活保障组
由民政部门牵头,财政、商务、发改、工商等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指导灾区做好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包括维护物价的相对稳定,急需救济的供应、调配和管理,灾民的转移、临时安置及死者善后等工作。
7、应急资金保障组
由财政部门牵头,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民政、建设、交通、铁路、水利等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应急抢险资金的筹集和落实,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做好应急资金、物资的分配、下拨及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8、设施修复和生产自救组
由发改部门牵头,建设、水利、交通、教育、农业、林业、畜牧、供电、通讯、国土资源、武警等部门参加。
主要职责:指导灾区组织力量抢修受损的通讯、电力、供水、供气、水利、交通、校舍等设施,指导灾区修复损毁农田、林业和农作物救灾种子调配,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帮助指导灾区尽快恢复基础设施功能和生产,生活及教学秩序。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汛期前开展一次全面的隐患排查工作,将所有威胁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隐患点及时纳入防范体系,加强对在建施工场所防灾工作的监督指导,特别要注意上游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形成壅塞体,后期降水使壅塞体突然溃决,形成高落差、大体量、快速度的特大泥石流灾害。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动态监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
2、做好值班和信息报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报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特别重大和重大地质灾害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4小时内向上级部门报告。
3、做好应急处置,遇有灾情、险情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抢险救灾,重点要做好受威胁人员转移和二次灾害的防范。
4、加强对险区居民的地质灾害宣传教育活动,增强防灾、抗灾、救灾意识,使灾区人民掌握科学的预防和救护方法。
5、加大对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地质环境勘查评价和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确定专人负责地质灾害动态监测。
6、切实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对相关地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尽量减少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扎实抓好群测群防工作。根据已查出的危险点、隐患点,层层落实防灾预案和群防群测措施,把任务落实到各乡(镇)、村组以及灾害隐患点的村民,要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至村民手中。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8、市国土资源局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专门负责对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实行监控,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作出预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灾害信息。
(六)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各乡镇办事处要积极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每个灾害点要明确具体监测责任人及负责人,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所在的乡镇要及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任务落实情况,做到责任到人。以乡镇办事处(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层层实行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不能出现空白。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各乡镇要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区,有关乡镇要设立警示牌。
丰镇市国土资源局汛期值班室电话:
0474—3202042 3224233 320987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