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镇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
发布时间:2016-08-14 10:06     作者:丰镇     浏览次数:

   
    丰镇市位于自治区中南部,地处晋、蒙交界处,全市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辖3乡、5镇、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4万,其中城区人口13.7万。有蒙、汉、回、满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5700多人,其中蒙古族1870多人。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行政建制,乾隆十五年设丰川厅,民国三年改厅建县。解放初期,曾两度为绥蒙区党委、政府和晋绥军区所在地。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由自治区直辖,乌兰察布市代管。

丰镇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历史上就是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晋商通往蒙古、俄罗斯的主要通道。境内有京包、大准两条电气化铁路和二河高速(内蒙古二连浩特—广西河口)、208国道、呼阳省级公路(2014年将升级为512国道)穿越全境。东距首都北京380公里,西距首府呼和浩特160公里,南距山西大同38公里,融入了京津塘4小时经济圈、呼包银榆2小时经济圈和蒙晋冀(乌大张)1小时经济协作区。

丰镇市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的地下矿藏27种,主要矿种有玄武岩、辉绿岩(丰镇黑)、石墨、铁、银等。

玄武岩矿石遍布全境,“丰镇黑”驰名中外,储量在1200万立方米以上;石墨储量1148万吨,铁矿储量7000多万吨,银储量在300吨以上,已达到国家中型银矿标准;全市水资源总量14980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8058万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为4089万立方米。矿泉水日流量1200吨以上,是低钠、含偏硅酸和锶较高的优质矿泉水。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2.3米/秒,年平均风动力2千瓦/日平方米,发展风电前景可观。红山林场有林面积14万亩,极具开发潜力。

近年来,丰镇市按照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科教兴市、和谐稳市”发展战略,凝心聚力,科学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8亿元,增长9.3%;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完成4.5亿元,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2亿元,增长2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亿元,增长2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789元和9242元,分别增长9%和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4亿元,增长11.2%;氟化工业园区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增长18%。

2015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任务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9.2亿元,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51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亿元,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750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0166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

截至6月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4.7亿元,同比增长7.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267万元,增长0.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亿元,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57元,增长7.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50元,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96亿元,增长7.4%。

(一)农业方面。形成了以乳、肉、薯(蔬菜)、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79万亩,其中粮播面积66万亩,水浇地面积14.4万亩。共有作物20多种,以马铃薯、玉米、蔬菜、特色种植、杂粮杂豆等为主。历年粮食平均生产能力约3亿斤左右。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基本健全,年生产各类脱毒薯1亿斤,鲜薯产量稳定在5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品种近30种。全市建有规模化养殖场57处,牲畜存栏达到60万头(只),畜种良种及改良良种率达到97%。全市累计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人工牧草58万亩,年更新种植牧草6万亩左右。

(二)工业方面。基本形成了以电力、氟化工、冶金钢铁、清洁能源、绿色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4户,其中电力企业3户,氟化工企业4户,电石铁合金企业25户,农畜产品加工企业4户,装备制造企业3户,建材企业2户,碳素企业3户。丰镇是自治区“西电东送”的重要出线口,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全市3家发电厂共8台机组,总装机260万千瓦。氟化工业园区是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沿黄沿线经济带22个重点园区之一,也是自治区“双百亿”重点工程,现有各类企业75户,园区企业存量资产达到230亿元,年综合生产能力260万吨,主要以生产电石、硅锰、镍铁、硅钙、铬铁以及氟化工系列产品为主。氟化工以电石和荧石为原料,生产二氟乙烷、偏氟乙烯、氟橡胶等氟化工系列产品,产能达到24万吨,产品全部出口。其中二氟乙烷、三氟乙烷、聚偏氟乙烯和聚三氟氯乙烯等主要产品产量居全球最大。全市投产电石铁合金企业共56台矿热炉,年产量120万吨左右。轻工业园区现有食品产业园、雪鹿啤酒、万洁燃气、丰川酒业、冷链物流和肉食品深加工、汉舞布鞋、三农羊绒衫等7家企业。以丰汇化工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以华新绿源为代表的绿色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日趋完善,极大地丰富了园区产业层次,优化了工业结构。

(三)第三产业方面。丰镇商贸业发达,素有“塞外古镇、商贸客栈”之称,全市从事餐饮服务、交通运输、信息中介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共有9500多户,从业人员近3.7万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6.5亿元。丰镇是晋煤和准煤的运销汇集地,共有煤炭运销企业40多家,煤炭供应极为方便。以久福商业城、温州步行街、马桥街为代表的商业街商铺2000多家,从业人员近1.1万人,年营业额34亿元;以喜红超市、百姓超市为代表的日用品超市168家,从业人员3200多人,年营业额达3.8亿元。较大型酒店有凯帝斯王府国际酒店、晶鼎国际酒店、丰缜大酒店、聚阳商务酒店、国宾豪美酒店、丰镇宾馆等。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遗存较多,明长城遗址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古建筑保留较为完整的有金龙大王庙、灵岩寺和南阁,这三处古迹已被自治区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清真寺、南庙、四合院、古城堡遗址等文物古迹;隆盛庄庙会从清同治六年(1867)创办满隆社开始,至今已有148年的历史;丰镇月饼制作古来已久,在北方地区负有盛名,逐渐形成了“丰镇月饼”特色品牌,2015年4月,“丰镇月饼”正式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核准;四角龙舞、隆盛庄庙会和隆盛庄月饼及系列干货制作工艺已被内蒙古自治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隆盛庄镇被列入全国首批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录。

(四)城建方面。全市城区面积达到3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0.8%。老城区从2004开始平均每年投入资金近3亿元,重点实施了危旧平房改造、道路、天然气、小街巷硬化、集中供热、给排水、绿化、公厕建设等70多项民生工程,完成危旧平房拆迁建筑面积43.5万平米,新建道路22条、34.6公里,硬化小街巷130条、69公里,建设北山、薛刚山等广场公园7处,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处理厂1座。新区累计投资50多亿元实施了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工程建设,新建道路14条、29.6公里,公园广场2处,铺设天然气管网11.8公里,完成给排水管网135公里、道路绿化38公里,建设商住楼、住宅小区30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平米。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2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8.69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64万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污水处理率达到91%,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3%。

(五)民生工作方面。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是第一观念”的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推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下大力气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财政每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总支出的一半以上。认真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免费培训、公益性岗位、小额担保贷款等方法,年均安置城镇就业人员5000人左右,扶持自主创业2.5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左右。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城镇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2万人、9.3万人和1.6万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大病报销封顶线提高到25万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散居供养标准分别达到7300元和3500元,集中供养率达到48%。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保障性住房6993套,农村危房改造11500户(其中幸福互助院4668户),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六)社会事业方面。坚持教育优先,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先后新建、加固校舍14所、16.5万平米。全市共有学校32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中专1所,中小学26所,在校学生22792人,教职工3100多人。有公办城市幼儿园3所,农村幼儿园13所。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市现有市级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1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村级卫生室97个,共有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80人,床位450张。引进推广了73个新品种和24项新技术,氟化学工业园区的6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技术专利和自治区成果鉴定,2个产品荣获自治区科技名牌产品。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现有文化馆1个,多功能影院1座。“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草原书屋”实现了全覆盖。农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分享到:
0

〖文章来源:〗〖责任编辑:政府信息中心〗〖打印〗〖关闭
Copyright(c)2015  主办单位:丰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丰镇市新区迎宾大街56号
丰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蒙公网安备 15098102000008号

icp备:蒙ICP备11000072号-2